Re:从零开始的服务器-系统部署篇

Re:从零开始的服务器-系统部署篇

安装底层虚拟化系统:

解决完大部分硬件问题后,就可以安装底层系统了。这次安装的底层系统仍然是ESXI,不过直接使用最新的6.5.0版本,使用intel的虚拟化技术。Intel 的定向虚拟化技术更加可以直通显卡阵列卡等硬件设备,对后期扩展服务器功能有很大的作用。这次安装我使用iKVM远程挂载iso安装

NAS服务安装:

 

NAS服务方面我主要使用FTP/Samba而SAN来说iSCSI确实也很有用,至于一些多媒体的功能我实际用的很少。那么我就不选择群晖等系统而是寻求更加高效稳定的NAS专用系统了。我这里选择Open-E(这是某heart君强力推荐的),我直接使用里面免费的DSS v7 SOHO版本,自带的4T加上推荐好友得到的8T空间完全可以满足我的需求。
从上次部署Gen8的经验来看这些企业级系统确实有独到之处,稳定性以及速度都是普通的系统无法比拟的。
总结一下我了解的一些NAS系统

从易用性方面    DSM(群晖)> Open-E > FreeNAS=OMV
速写速度优化    Open-E ≈ FreeNAS > DSM > OMV
应用扩展性    OMV > DSM > FreeNAS > Open-E
系统许可情况:
FreeNAS – BSD base 开源 免费
OMV – Debian base 开源 免费
DSM – linux base 闭源 硬件同捆
Open-E – linux base 闭源 收费系统
综合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需求不同人适合不同的系统。
Open-E简单来说就是非常标准的企业级系统,没有什么多余功能,很简单的只保留NAS+SAN,类似这种系统的还有nexenta(Solaris base),这个系统在Pufer之前的帖子中曾经展示过,同样是收费系统,也同样有一些免费版本可以给个人或者小规模团队使用。在满足它硬件的条件下,这种系统有着极其良好的稳定性,以及企业级的数据保护能力。配合ECC内存,Intel虚拟化,系统性能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。

注:这里我系统选择的是DSS的7.0u56,选择此系统的理由是这个版本没有限制RAID卡的使用(VM默认的SCSI虚拟卡会被当做阵列卡,从而无法正常建立分区)
根据系统自带的quick start文档很快就可以建立好NAS/SAN,初始化完成后我开始进行下一个系统的安装。我需要一个系统做一些综合性的处理,包括一些网盘同步,以及充当Encode测试平台,因此我选择了Windows Server 2016,在之前的使用过程中,我发现这个系统的稳定性很不错,兼容性也还能够满足我的要求

 

NAS性能测试:

安装好两个作业系统后就是最终的系统测试了。

SMB测试

第一项测试是持续读写(通过千兆交换机)

扣除一些系统损耗,效率上来说还是很不错的

第二项测试依然是连续读写(通过vSwitch,通过VM内置的虚拟交换机可以使用10G网络,更好的测试极限速度)

可以发现,这里的瓶颈主要是硬盘读写速度,双盘阵列基本能达到的速度就是这样的。

第三项 SMB的DiskMark
由于SMB的缓存关系,这项测试数据并不算太准确

ISCSI测试

第四项 ISCSI的DiskMark
通过千兆交换测试ISCSI性能

通过vSwitch测试ISCSI性能

通过测试可以很清楚的看出,ISCSI在这里的表现基本与硬盘性能持平。

简单总结

在漫长的一个月时间里,这台DIY Server终于正式上线了,不得不感叹一下这些企业级以及准企业级的硬件软件的独到之处。不论是怎样的电脑设备,只有符合它使用环境以及自己喜好的才是最出色的系统,在DIY过程中各种直面问题,解决问题的经历才是Do it yourself的精髓所在。

Amefs, EFS
上一篇文章
Re:从零开始的服务器-安装测试篇
下一篇文章
为Mac Mini Late 2014 更换SSD

1条评论. Leave new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Fill out this field
Fill out this field
请输入有效的电子邮箱地址。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

keyboard_arrow_up